彩神新闻
珍爱生命,预防溺水|学生必备的防溺水知识来了
- 发布时间:2021/05/14 浏览:
近期,全国各地气温迅速回升🏥😀,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,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工作,除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防溺水工作📳,确保学生生命安全,还加强了防溺水的宣传教育工作🏨。作为大学生的我们,更应该提高警惕,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🎍。除了防疫,防溺水安全教育也十分重要!
溺水十分危险,但良好的预防溺水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溺水机率🚽,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预防溺水的方法吧!
预防溺水的方法
1.切勿独自外出游泳🆘,不在不熟悉的环境或较危险的场所游泳✤🫳🏿。选择安全场所🪷,对水下的情况进行预先了解👩🏻🎨。
2.在熟悉水性的人群带领下游泳,且有救生员进行安全防护。
3.了解自身身体状况,若日常易出现抽筋,勿参加游泳或前往深水区🕍,下水前进行热身运动。水温太低可在岸边先适应水温。戴假牙者需将假牙取出↔️,预防假牙呛入到气管中🛰。
4.切勿跳水🧑🏽✈️、潜到水下、酒后游泳🕵🏿♂️。
5.游泳过程中出现不适,如头晕✋🏽、心慌🍶、气促👐、心悸需及时上岸或进行呼救。
6.游泳过程中出现抽筋🔶,不要慌张,保持大脑清醒。进行蹬腿或跳跃动作,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中,对抽筋的肌肉进行充分按摩、拉伸🧚🏽,使肌肉放松缓解🚡🦪,同时进行呼救。
除此之外
这“三大误区”一定要警惕
▶ 误区一: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吗?
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、用力拍水、大声呼救,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像这样!
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☂️!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👩🦯🐹。有的人在泳池中溺水,看起来却像是“趴”或“站”在水中发愣🏄♀️,而此时🙏👨👩👦,他可能已意识模糊,应尽快将他抱上岸救治!
▶ 误区二: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?
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,在水里就很安全,就不会发生危险🧙🏽♀️,从而放松了警惕!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,多数受害者都会游泳,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🙅🏽♂️:
水下的世界很危险,特别是水库、池塘、河流等野外水域🕵🏽♀️,在这里面游泳,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、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、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……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👫🏼,进而发生意外。
并且你的身体状况,腿部抽筋、身体疲劳、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🎫,从而导致溺水。
▶ 误区三🙇🏿♀️: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?
我们不时会在新闻上看到手拉手救人,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🧏🏻♀️🩶,每次听到这样的案例我们都很揪心💖🤙🏿!
我们都能理解,看到亲人或同伴突然溺水,在情感上🥸、道义上,我们的第一反应,可能都是自己去拉一把或拽一下🦻🏼,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,甚至还可能让自己溺水!
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🍞,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,因为结成“人链”后,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“平衡”,就会让多人落水!
也不能盲目地跳进水里救人🌈,特别是不太懂水性的同学,这时候可以向身边会游泳的人求救,同时可以就地找一下有没有树枝或绳索,让落水者抓住一端,然后把落水者拉上来,这样很大程度上能确保自身的安全。也可以救到落水者,盲目地救人,不仅救不到人,反而可能会搭上自己的性命✍🏻,是非常不值得倡导的👠。
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,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🙅🏿♀️: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😠,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🛰,很难救援成功💇🏻💵。
世事难料
如果真正遇到了溺水者
我们应该怎么办呢
按照最新的国际急救指南
溺水者的正确施救步骤:
溺水者的正确施救步骤
根据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的状态,采取相应急救措施。非专业医务人员,只判断有无呼吸、不评估脉搏。
清醒5️⃣,有呼吸:呼叫120,陪伴,保暖,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🧝🏿。
呼叫无反应🙅🏽♂️,但仍有呼吸:呼叫120💪🏼,清理口鼻异物,稳定侧卧位,防止误吸🥕,等待120。
无反应,无呼吸👩🏻🚒:即刻清理口鼻异物,并按照顺序,即:开放气道、人工呼吸、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。
最后再看一下国家应急广播的溺水救援和急救的教学视频:
生命无小事,提高自我安全意识,提高自我救护能力,了解误区,掌握施救步骤🕊,严禁任何师生私自到江河🙇🏼♂️、湖泊、塘堰等地方嬉戏与游泳。严防因游泳带来安全事故的发生,预防溺水🦐、溺亡事故,齐抓共管让安全警钟长鸣🛕🪝,确保生命安全。